“三人行則必有我師”,自古至今,我們的民族始終保持著一種謙恭的學習態度。“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”,任何人都可以是我們學習的對象,取長補短,我們才能進步。
近代中國,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,曾提出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的口號,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。當然,在如今世界奶業快速發展及國內奶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,這種求師交流學習的態度依舊不可或缺。相比而言,謙虛謹慎的求師態度對于個人發展進步來說,更是至關重要。
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老師,例如求學時的導師,工作中的前輩,他們傳授我們知識、凈化我們靈魂、傳承我們技術、成熟我們思想,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共同造就了今日進步的我們。
“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”求師一定要有謙恭的心態,雖然如今社會“程門立雪”的情景難以復制,但是我們可以效仿古人的心態去處理一些糾纏的問題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是不可逾越的溝壑,只要你夠坦誠夠認真夠謙虛,心靈之橋自然會浮現。
古人稱老師為“師長”,因為“長者為尊”,對于老師的尊敬不言而喻。因此,我們在求師的同時,要學會尊重與感恩,這樣生活才能幸福,社會才會和諧,個人才能進步,企業才能發展。
(嘉立荷示范牛場 任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