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海拉爾墾區最后一站參觀、考察的是上庫力農場。初聽上庫力這個蒙語詞匯覺得怪怪的,不知是什么意思,當時也沒有問,回來后查了一下才知道,上庫力是聚寶盆的意思。大概源起于它的地形,又有一說是這個地方無論天氣如何,都無旱無澇,年年豐收,故稱聚寶盆。如果你真的以為是這個名字、這個地形使這里可以坐享其成,可以天然的富甲一方,那就錯了。
桑記者在《上庫力,鐫刻在黑土地上的豐碑》中寫到:2001年前,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,企業社會負擔過重,管理落后,使農場陷入困境,內外欠賬高達1.34億元。真到了捧著聚寶盆要飯吃的地步。
2001年新班子上任后,確立了“一年打好基礎,兩年初見成效,三年力爭經濟形勢有較大轉變,四年趕上全局較好農場,五年真正走進全局先進行列”的“五步走”發展目標,并提前一年實現,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。
2004年,“三化”(經營產業化、體制公司化、產權多元化)改革給上庫力注入了新活力,7年來,實現糧油總產9.97億斤,農業總產值10.6億元,經營利潤4.8億元,兌現職工工資2.6億元,新增固定資產1.2億元,投資2000多萬元,新建、維修職工住房909戶70917.6平方米,投入扶貧幫困資金1027萬元,完成惠民及民生實事54件。
2010年,實現糧油總產1.51億斤,農業總產值2.15億元,經營利潤1億元,牲畜37843頭只,年產牛奶1.8萬噸,,職均收入4萬元,人均收入2.2萬元。這些數字變化的背后,凝結著上庫力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我們在上庫力農場先后參觀了富墾小區、農機場、小麥田、場部中心區、東方紅廣場等。一路看來令人還是贊嘆不已。
富墾小區是借助“一事一議”財政獎補政策建造的平房住宅,每戶一個小院,職工交2萬元便可入住;農機場引進了美國、比利時等國內外最先進的機械設備1531臺,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9%。農機場就像集團軍的武器排列場,霸氣十足;小麥田黃登登的一片,麥穗顆粒飽滿,豐收在望,“國以民為本,民以食為天。” 農墾人在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;場部中心區包括辦公樓、露天大舞臺、東方紅廣場等,辦公樓富態、露天大舞臺嘹亮、東方紅廣場上一個大理石梯型臺上,擺放著一臺早期的東方紅牌拖拉機,就像上庫力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的奠基石……
最后還要說說職工住宅樓, 上庫力的職工住宅樓是五、六層高的外墻裝修的很漂亮的樓房,但對我們來說,有吸引力的顯然不只是它的漂亮,真正的吸引力是它的價格:每平方米600元,一套百平米的住房才6萬元,廣禾部長笑著要向范部長訂購一套。
晚上,坐在返回海拉爾的車上,我的腦海中還在浮現這樣的畫面:職工人均每年4萬元的收入、住著一套2萬或每平方米600元的房屋、吃著無公害的食品、遠離城市的嘈雜與喧囂、看著藍天與白云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……這樣的日子,別說是過,是不是想想也感覺很美。
(奶業公司 王康年)